網上有關“【汝陽縣城關鎮第三初級中學】構筑“生物理想課堂”研討會”話題很是火熱,小編也是針對【汝陽縣城關鎮第三初級中學】構筑“生物理想課堂 ”研討會尋找了一些與之相關的一些信息進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窗外雪花飛舞,室內研討正濃。2020年12月1日上午“汝陽縣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初中生物研討會”在城關鎮第三初級中學舉行 。我縣初中生物教師參加了此次會議。
? 會議首先由城關鎮第三初級中學段長隨校長講話,段校長致歡迎詞 ,并簡單的介紹了城關鎮第三初級中學的發展史以及本次全縣八年級調研考試所取得的優異成績。接下來由教研室吳少杰主任和生物教研員周國政主任向我們介紹了近年來初中生物所迎來的新局面,以及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同時城關鎮中心校閃桃麗主任對于城關三中平時的教學工作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對以后的教學工作給予希望。而且也對“構建理想高效課堂”作了簡要說明。
會議進行第二項 ,內埠鄉中陳春俠老師講授八年級生物《昆蟲的生殖與發育》示范課 。陳老師由詩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課堂上學生們觀看視頻,化抽象為直觀把本課重難點突破。采用小組討論交流、搶答、分組打比賽和上臺講解等多種形式 ,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
接下來城關三中王老師和上店二中陳老師也針對于陳老師的課堂作了中肯的點評。
? 會議的第四項是城關一中徐玉霞老師針對本次八年級生物調研考試進行了試卷分析,徐老師分析了一些典型題目,用數據呈現了學生的答題情況 ,特別針對正確選項和干擾選項分析了學生錯答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教學建議和復習建議 。
會議的最后,周國政主任對期中考試成績情況進行了質量分析。本次大會組織嚴密,進展順利,與上級對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視分不開 ,我們定當不負眾望,努力前行!
2021-08-12 2021中小學新課程標準修訂可能帶來的新變化
失敗乃成功之母,重復是學習之母。學習 ,需要不斷的重復重復,重復學過的知識,加深印象 ,其實任何科目的 學習 方法 都是不斷重復學習。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生物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七年級生物 知識點整理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 、1.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 ,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 。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
鏡筒:上端裝目鏡 ,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又稱細調)。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三、 顯微鏡的使用 P37-38 的圖要掌握
1、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
2 、 放大倍數=物鏡倍數X目鏡倍數
3、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 ,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 。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第二節 觀察植物細胞
一、 切片 、涂片、裝片的區別 P42
二、 實驗過程P43-44
三 、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 細胞壁:支持、保護
2 、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3、 細胞質:液態的 ,可以流動的
4、 細胞核:貯存&傳遞遺傳信息
5、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6 、 液泡:細胞液
7、 線粒體:呼吸的場所
第三節 觀察動物細胞
一、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
二 、 動物細胞的結構
1、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2、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3 、 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初一生物的學習方法
1.以俗語“導 ”,具有趣味性
如:“人是鐵飯是鋼 ,一頓不吃餓得慌”、“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不干不凈,吃了得病 ”等日常俗語導出相關的人體消化系統方面的內容。例如在講解不定根的定義時 ,不定根是指從莖葉上生出的根,
(1)從莖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如甘蔗 ,我們在吃甘蔗時,經常會發現在基部的節上生長有許多條根,這些根就叫做不定根;再如柳樹,俗語說:“有心栽花花不開 ,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什么“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主要是在柳樹的枝條的下端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出的不定根,形成了一個新的柳樹 。
(2)從葉上生出的根也叫不定根 ,“落葉生根 ”同學們都聽說過了,比如說“秋海棠”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植物,它的樹葉落到地上就能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出許多條不定根 ,而形成許多個新的植物體。
2 、以比擬“導”,具有形象性
生物學知識大都是抽象的,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恰當運用比擬法,使知識形象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如在“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中 ,把細胞比作“國家”,學生受此啟發,把細胞膜比為國家的“防線”,控制內外物質的“進出”。
3、以 成語 “導 ” ,具有簡煉性
許多成語撇開引申義,只看本義,包含著特定的生物學知識 。如“肝膽相照”道明了動物的肝臟與膽囊的結構和功能聯系;“飛蛾撲火” 、“蜻蜓點水 ”揭示了非條件反射現象;“華而不實”說明了硼對植物的特殊作用;“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望梅止渴 ”、“移花接木”都具有豐富的生物學意義。
4.以古詩“導”,具有生動性
在“心臟 ”的導入中,恰當運用南唐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生動形象引出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南宋詩人楊萬里的“ 兒童 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生動描繪出生物的保護色現象還有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生物導彈 ” ,試管嬰兒,仿生學,轉基因食品等等 ,一開始就調動了學生的很大興趣,也就想努力要而且也一定能學好生物這門學科。這樣旁征博引、深入淺出,使學生整個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 、奧秘無窮的生物界之中,這就為學生學好初一生物知識夯實了基礎 。
七年級 生物學習方法
一、初一生物 課前預習 的方法
課前預習是上課的基礎和準備 ,有利于學生主動學好課程和自學能力的提高,特別是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課前預習是不可缺少的環節。閱讀教材 ,理解教材的含義,對重點內容、名詞概念要畫出來,進行比較 、分析。例如:《細胞的結構》中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 、細胞核,雖然字面比較接近,但各指不同的結構 ,各自作用不同,應通過預習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區別與聯系 。
二、如何提高初一學生生物課聽課效率
初一學生聽課時精力一定要集中 ,跟上老師的思路,特別要注意老師的語氣和所強調的關鍵內容;認真記筆記,筆記要記重點、要點。如果生物課聽課與記筆記發生矛盾,應該先以聽懂為目的 ,可以暫時不記,課后再回憶 、補充、整理;上課要動腦筋、想問題,特別是老師提問 ,要積極思考,舉手回答。
三 、初一生物學習方法
1、先記憶,后理解 ,掌握基本知識要點與學習 其它 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2、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 、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系 ,在生物學學習中,初一學生要注意聯系這些實際。
3、做筆記的方法。 總結 中外許多學者的 經驗 ,可以說 ,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 。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所以,對于初一學生來說 ,做筆記也是十分重要的。
學習生物學知識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學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規律 ,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不能單靠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在記憶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融會貫通。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2021相關 文章 :
★ 2021初一生物復習提綱
★ 2021初中生物中考知識點總結歸納
★ 2021七年級上冊生物復習提綱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 2021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提綱
★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2021
★ 2021初中生物復習提綱
★ 2021中考生物必考知識點
★ 各年級生物學習方法大全和知識點總結
★ 2021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
1.通適性與差異性的關系
課程內容對全國絕大多數適齡學生都普遍適用 ,打好共同基礎,同時也兼顧地區差異,為各地因地制宜留有余地 。
2.經典性與時代性的關系
精選課程內容,選擇有時代價值的經典內容;同時與時俱進地更新內容。
3.全面性與個性化的關系
全面發展是基本要求 ,嚴格控制必修容量和難度,為學校因材施教和學生個性發展留有空間。
4.規范性與靈活性的關系
注重定標準、立規矩,明確學業質量標準 ,使教學和考試評價有據可依;還要關注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化,鼓勵教師教學實踐創新 。
1.注重培養創新人格
育人目標上,要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開放 、靈活、自信、專注 、合作等良好品質和獨立思考能力。
2.引導變革教學方式
倡導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教學 ,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3.用評價引導創新
課表要加強對考試評價的指導,擯棄簡單 、一刀切的做法 ,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 。
1.明確實踐育人具體要求
各學科要進一步明確實踐的主題、內容、時間、評價等方面要求,形成剛性約束。如科學類課程要明確必做實驗項目和評價方式等。
2.加強對實踐教學的指導
指導教師將學與做結合起來 ,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項目實踐 、動手操作、經歷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特別是要在勞動實踐中增進與勞動人民的感情 。
四、新課標修訂在堅持九年一體化設計的同時,注重前后左右的銜接貫通。
1.幼小銜接
要科學評估學前教育結束后學生在健康 、語言、社會、科學 、藝術等領域的發展水平 ,合理設計小學低年級課程,內容坡度要減緩,學習方式要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
2.小初銜接
根據小學到初中學生在認知 、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 ,合理安排各學科內容,科學設計深度和難度,體現連續性和進階性。
3.初高中銜接
結合高中學習和學生生涯發展需要 ,在初中高年級適當安排延展和銜接內容,為學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做好準備 。
4.學科間橫向配合
注重學科之間知識內容的相互呼應,有效配合 ,防止簡單交叉重復,形成各學科協同育人格局。
1.體現課程方案功能;
2.有理想、有本領 、有擔當----邏輯點和落腳點,闡述培養目標 ,反映人才培養規格和要求;
3.學生認知發展是從日常生活概念到準科學概念再到科學概念的過程,有綜合到分化,對課程與實施進行調整。
如小學一二年級開設藝術綜合,替代音樂美術分科課程 ,將學科性質相近的物理、化學、生物學整合為“科學”,保持與分科基本內容一致等 。
以上!!!
關于“【汝陽縣城關鎮第三初級中學】構筑“生物理想課堂”研討會”這個話題的介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保持對本站的關注!
本文來自作者[純潔的韓少]投稿,不代表來逢號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zyxtf.com/xwzx/202505-130.html
我是來逢號的簽約作者“純潔的韓少”!
希望本篇文章《【汝陽縣城關鎮第三初級中學】構筑“生物理想課堂”研討會》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站[來逢號]內容主要涵蓋:國足,歐洲杯,世界杯,籃球,歐冠,亞冠,英超,足球,綜合體育
本文概覽:網上有關“【汝陽縣城關鎮第三初級中學】構筑“生物理想課堂”研討會”話題很是火熱,小編也是針對【汝陽縣城關鎮第三初級中學】構筑“生物理想課堂”研討會尋找了一些與之相關的一些信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