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關“宇宙科學小知識手抄報”話題很是火熱,小編也是針對宇宙科學小知識手抄報尋找了一些與之相關的一些信息進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宇宙科學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化學 、生物學和地質學的科學學科 。以下是一些宇宙科學的小知識:1. 地球的大小是日球的近400倍,而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其大小是地球的近1300倍。2. 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大約有10^24顆星星,這是非常巨大的數字。這些星星中有一些是和太陽一樣的正常星 ,但有些是巨大的超新星或黑洞 。3. 黑洞可以被視為宇宙的“垃圾桶 ”,因為它們會吞噬周圍的物質,包括星星和行星。4. 在宇宙中 ,有許多著名的星云,其中最著名的是鷹星云。這個星云位于一條恒星形成的區域中,因其獨特的形狀而聞名 。5. 宇宙射線是從宇宙深處飛來的粒子 ,包括質子、中子和電子等。這些粒子的能量非常高,足以穿透地球的大氣層。6. 宇宙中是沒有氧氣的,因此宇航員必須穿上特制的太空服,并攜帶足夠的氧氣、水和食物 ,以在太空中生存 。7. 太陽風是太陽發射到太空中的帶電粒子流,經常與地球磁場相交。這種相互作用會產生美麗的極光。8. 目前,人類已經向太空發射了許多探測器 ,探索太陽系和太空深處的未知領域 。我們從它們收集到的數據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宇宙。以上是一些關于宇宙科學的小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太空小知識手抄報內容簡單
探秘宇宙手抄報內容內容參考如下:
1 、宇宙的奧秘宇宙的起源:介紹宇宙的起源理論,如大爆炸理論、恒定狀態理論等。宇宙的組成:介紹宇宙的組成元素 ,如氫、氦 、元素等,以及它們在宇宙中的比例和作用 。宇宙的結構:介紹宇宙的結構層次,如星系、星團、星云 、恒星、行星等 ,以及它們在宇宙中的分布。
2、人類的探索天文望遠鏡:介紹各種類型的光學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X射線望遠鏡等,以及它們在探索宇宙中的重要作用。衛星探測器:介紹各種類型的衛星探測器,如行星探測器、小行星探測器、彗星探測器等 ,以及它們在探測宇宙中的貢獻 。
3 、宇宙的未來:宇宙的演化:介紹宇宙的未來演化趨勢,如星系的形成、恒星的演化、黑洞的增長等。人類的未來:探討人類在宇宙探索中的未來發展和前景,如建立太空站 、開采小行星、實現星際旅行等。
宇宙的起源,其相關內容如下:
1、宇宙的起源是一個復雜而又神秘的問題 ,涉及到物理 、哲學和天文學等多個領域 。目前,大爆炸理論是被廣泛接受和認可的宇宙起源假說。
2、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于約138億年前的一個原始、高密度 、溫度極高的狀態。在這個初始狀態下 ,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和能量都集中在一個極小的空間內,壓力極大,導致瞬間產生巨大爆炸 。這個爆炸使得物質和能量迅速向四周擴散 ,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逐漸降低。
3、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逐漸演變成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樣子。星系、恒星 、行星以及生命等所有物質和能量都來源于這個原始的宇宙大爆炸 。這些天體和生命在宇宙中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中 ,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宇宙。
4、雖然大爆炸理論對于宇宙起源的解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未解之謎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例如 ,宇宙的膨脹速度是如何確定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對宇宙的演化有何影響?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過程。
1. 太空小知識手抄報內容
太空小知識手抄報內容 1.我是小小宇航員手抄報資料
下面有三塊內容,你可以參考一下!
1:什么是宇航員:
宇航員,或稱航天員,全稱宇宙航天員 ,則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 。確定太空飛行的標準則沒有完全統一。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稱為宇航員(astronaut)。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里 。
2:宇航員的里程碑:
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員是蘇聯的尤里·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乘坐東方1號(Vostok 1)進入太空。
第一位女性宇航員是瓦倫蒂娜·特雷斯科娃 ,她在1963年6月乘坐東方6號(Vostok 6)進入太空。在1961年5月上太空的艾倫·謝潑德則成為美國首位宇航員 。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成為中國首名宇航員。其他曾經進入過太空的華裔人士包括盧杰、王贛駿 、焦立中、張福林,所有人都來自美國。
3:我的宇航員歷程(想象):
終于指揮員開始倒計時:10、9 、8、7、6 、5、4、3 、2、1、點火 ,“轟”的一聲巨響,我國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載人火箭,噴出藍色的火焰 ,飛向太空,這種新型飛船十分先進,人坐在里面非常舒服 ,我悠閑地躺在椅子上,透過窗戶凝望浩瀚太空 。月球在我眼中逐漸變大了,啊!這是夢嗎?還是現實,我一掐大腿 ,好痛!是真的,是真的!我高興極了,舷窗外 ,有一道道色彩絢麗的軌道,有一閃即逝的流星,無數星星在我眼前閃爍 ,紅的,藍的,黃的 ,綠的……鋪在黑色的天幕之中,就像鉆石般美麗。
2.宇宙類的科技手抄報資料
宇宙射線(co *** ic ray)一般指約在46億年前剛從太陽星云形成的地球。
初生的地球,固體物質聚集成內核 ,外周那時,由于地球質量還不夠大,還缺乏足夠的引力將大氣吸住,又有強烈的太陽風(是太陽因高溫膨脹而不斷向外拋出的粒子流 ,在太陽附近的速度約為每秒350~450公里),所以以氫 、氦為主的第一代大氣很快就被吹到宇宙空間 。地球在繼續旋轉和聚集的過程中,由于本身的凝聚收縮和內部放射性物質(如鈾、釷等)的蛻變生熱 ,原始地球不斷增溫,其內部甚至達到熾熱的程度。
于是重物質就沉向內部,形成地核和地幔 ,較輕的物質則分布在表面,形成地殼。 初形成的地殼比較薄弱,而地球內部溫度又很高 ,因此火山活動頻繁,從火山噴出的許多氣體,構成了第二代大氣即原始大氣。
原始大氣是無游離氧的還原性大氣 ,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分子量大一些,運動也慢一些,而此時地球的質量和引力已足以吸住大氣 ,所以原始大氣的各種成分不易逃逸 。以后,地球外表溫度逐漸降低,水蒸汽凝結成雨 ,落到地球表面低凹的地方,便成了河、湖和原始海洋。
當時由于大氣中無游離氧(O2),因而高空中也沒有臭氧(O3)層來阻擋和吸收太陽輻射的紫外線 ,所以紫外線能直射到地球表面,成為合成有機物的能源。此外,天空放電、火山爆發所放出的熱量 ,宇宙間的宇宙射線(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粒子流,其來源目前還不了解)以及隕星穿過大氣層時所引起的沖擊波(會產生攝氏幾千度到幾萬度的高溫)等,也都有助于有機物的合成 。
但其中天空放電可能是最重要的 ,因為這種能源所提供的能量較多,又在靠近海洋表面的地方釋放,在那里作用于還原性大氣所合成的有機物,很容易被沖淋到原始海洋之中。宇宙射線產生 太陽系是在圓盤狀的銀河系中運行的 ,運行過程中會發生相對于銀河系中心位置的位移,每隔6200萬年就會到達距離銀河系中心的最遠點。
而整個“銀河盤”又是在包裹著它的熱氣體中以每秒200公里的速度運行 。“銀河盤并不像飛盤那樣圓滑, ”科學家稱 ,“它是扁平的。”
當銀河系的“北面”或前面與周圍的熱氣磨擦時就會產生宇宙射線。
3.中國航天手抄報資料有哪些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傳遍全世界 ,中國從此邁入了探索太空的時代 。
1975年11月26日,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衛星在軌運行3天后 ,按預定計劃順利回收,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利用返回式衛星遙感所獲得的遙感信息 ,在國土普查 、資源勘測、地形繪制、災害預報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標志中國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氫氧發動機以及在失重條件下兩次點火的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研制和發射同步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1985年10月25日 ,中國 *** 宣布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承擔國際搭載和衛星發射業務,從此中國航天步入國際市場。
自1990年4月7日發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之后,至2000年 ,中國共將26顆外國衛星成功發射升空。1988年9月7日,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一號氣象衛星,風云一號是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在氣象觀測,海洋捕撈,農業估產 ,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氣象研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92年8月14日,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美國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亞“澳賽特BI”通信衛星 。長二捆運載火箭在大推力發動機 、大型衛星整流罩、火箭捆綁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中國航天已具備發射各種大載荷商用衛星的能力。1997年5月12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 ,中國大容量通信衛星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 。
1997年8月20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菲律賓馬部海通信衛星。長征三號乙采用大推力氫氧發動機,使其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噸,增強了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1999年10月14日 ,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中國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資源一號衛星,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它也開創發展了中國在航天高科技領域成功合作的典范 。1999年11月20日 ,新型長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神舟號試驗飛船,11月21日飛船順利回收,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歷史性的突破 ,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后 ,于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返回。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 ”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后 ,于4月1日準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國成功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十四圈 ,歷時二十一小時二十三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后,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 ,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七十六圈,歷時四天十九小時三十三分 ,實現多人多天飛行并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是中國自主研制 、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 ”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7號發射 ,9月28日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4.神七手抄報資料
與“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號火箭在研制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門閘 。
因為“神舟 ”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 ,氣門閘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
由于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 ,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 ,關閉內艙門,然后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 ,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
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 。”
專家介紹 ,“神舟七號 ”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 ,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后航天員在水池里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專家稱,“神舟七號”將具備航天員太空行走的幾項必備條件 。首先,會提供航天員在艙外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和條件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艙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 、真空隔熱屏蔽、氣密、保壓 、通風、調溫等多種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靈活 ,頭盔透明密封。
其次,出艙背包有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其控制系統配有的噴氣裝置使航天員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據悉 ,航天服和背包構造復雜,技術難度大,造價昂貴 ,美國生產的一套航天服約為150萬美元 。
第三當然是必須擁有技術操作熟練、身體健康、心理素質穩定的航天員。 為了適應真空的環境,“神舟”七號宇航服從氣密 、通信、排泄、通訊 、電源、活動關節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 ”有較大提高。
“神舟五號”時 ,我國的載人航天還只是對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當時楊利偉僅待在返回艙里,軌道艙的艙門是緊閉的。此次“神舟六號”雖然在外形上與“神舟五號 ”幾乎一樣,不同的是 ,兩名航天員將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從事多人多天的空間飛行作業程序 。
專家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兩名航天員就是在‘一室一廳'里活動。”而到了“神舟七號” ,航天員除了在“一室一廳 ”里活動外,還將走出“廳”,從軌道艙側面的窗口出來在太空行走“神舟七號”對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出艙設備 、結構氣密性要求更高 ,因此“神舟七號”會在外形上與“神舟六號 ”有明顯的不同,相關系統也會有所改變,特別是軌道艙。
通常飛船發射上太空后 ,航天員在進行出艙活動之前,會先在氣閘艙內進行2-3小時的適應性準備,在氣閘艙內穿戴好艙外航天服 ,背上背包,帶好用品 。實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所穿戴的航天服體積龐大,地面重量就達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 ,必須在其他航天員的幫助下才能穿上。
“所以‘神舟七號'時上天的航天員起碼得兩人,這樣可以相互配合,至于會有多少人出艙活動則未定 ,估計會是一人進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將有三名航天員,一個要出艙行走,一個在軌道艙迎接 ,返回艙還要留人 。
出艙活動將有行走、操作、擰螺釘等安裝設備等項目,為今后建立太空空間站作準備。 中國將于今年下半年實施“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目前 ,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進行。
據悉,“神七 ”此次飛天將實現多項技術的重大突破,一是航天員人數將增至3人;二是將實現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三是在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后會擇機釋放一顆伴飛小衛星(本文簡稱“伴星”) ,等等 。 “伴星”能干什么呢?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這顆“伴星 ”的任務是用CCD立體相機近距離為在軌飛行的“神七”拍照。
屆時我們將獲得首張中國航天器在軌飛行的三維立體外景照片,該照片以太空為背景,展現“神七”高速運行的獨特景致 ,將成為中華民族飛天的永久性歷史見證。 “神七 ”僅僅是帶了一個機器“攝影師”上太空嗎?呵呵,當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成功地發射了數顆小衛星 ,小衛星技術臻于成熟,“神七”攜帶“伴星 ”上太空意義更非同小可 。
首先,是小衛星投放手段的變化。以前中國的小衛星都是靠運載火箭發射入軌的;而這次是將小衛星安放在“神七”留軌艙的最前端 ,當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后既可按指令自動彈出飛船,也可由航天員手動“擇機”釋放,投放方式更靈活 ,“擇機”釋放就是可以根據需要想什么時候釋放就什么時候釋放。
其次,“伴星 ”可以作為偵察衛星使用。港媒透露,“神七”攜帶的這顆“伴星”上 ,裝有與“嫦娥一號 ”類似的CCD立體相機,可以拍攝出高清晰度的地表圖像 。
“伴星”由“神七”擇機釋放入軌對感興趣的地表進入拍照偵察。 第三,“伴星 ”能夠成為一種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
它既可以由飛船擇機釋放,去執行攻擊敵太空目標的任務;又是我飛船最得力 、最忠實的“保鏢”——當敵方對我飛船發起攻擊時 ,我飛船可以適時釋放“伴星”,用所攜帶的武器摧毀敵攻擊武器或與之同歸于盡 。 神舟七號 ”載人飛船首選的發射時間是。
5.關于宇宙的手抄報
/view/2496
在漢語中,“宇”代表上下四方 ,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 ,宇:無限空間,宙:無限時間。所以“宇宙 ”這個詞有“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 。 把“宇宙”的概念與時間和空間聯系在一起,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 ,所構成的統一體。
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宇宙是物質世界,不依賴于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 ,并處于不斷運動和發展中, 。宇宙是多樣又統一的;多樣在物質表現狀態的多樣性;統一在于其物質性。
6.我的航天夢手抄報內容
2013年6月11日17點38分神舟十號一飛沖天,肩負著中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的重大任務,代表著中國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太空夢。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 ” 。飛船將于搭載三位航天員聶海勝 、張曉光、王亞平飛向太空。
神十將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 ,這將是此次任務的一大亮點。專家介紹,科普教育是航天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利用載人航天這個平臺向中小學生揭示太空微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現象和規律,能夠激發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也可以為未來充分利用空間站資源進行科普活動積累經驗 。實際上,這也是世界各國太空活動的重要內容。此外,看似簡單的太空授課需要天地通信鏈路的支持 ,也對3名航天員之間的協同配合提出了挑戰。
失重條件下物體如何運動?液體在太空中是什么狀態?此次神十飛行任務中,全國的觀眾都能通過來自太空的實況直播,觀看這些現象 。
神舟十號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 ,這將成為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一大亮點。
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中國利用載人航天活動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希望通過開展此類科普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女航天員王亞平是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 。對于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 ,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并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過此次活動,使得青少年走近航天 、了解航天、熱愛航天 。
給個好評啊!
7.中國航天手抄報的資料
1970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傳遍全世界,中國從此邁入了探索太空的時代。
1975年11月26日 ,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衛星在軌運行3天后,按預定計劃順利回收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利用返回式衛星遙感所獲得的遙感信息,在國土普查、資源勘測 、地形繪制、災害預報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
1984年4月8日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標志中國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氫氧發動機以及在失重條件下兩次點火的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研制和發射同步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1985年10月25日 ,中國 *** 宣布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承擔國際搭載和衛星發射業務,從此中國航天步入國際市場。
自1990年4月7日發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之后,至2000年,中國共將26顆外國衛星成功發射升空。1988年9月7日 ,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一號氣象衛星,風云一號是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在氣象觀測 ,海洋捕撈,農業估產,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氣象研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1992年8月14日 ,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美國休斯公司研制的澳大利亞“澳賽特BI ”通信衛星。長二捆運載火箭在大推力發動機、大型衛星整流罩 、火箭捆綁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中國航天已具備發射各種大載荷商用衛星的能力 。1997年5月12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中國大容量通信衛星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
1997年8月20日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菲律賓馬部海通信衛星。長征三號乙采用大推力氫氧發動機,使其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噸,增強了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
1999年10月14日 ,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中國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資源一號衛星,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它也開創發展了中國在航天高科技領域成功合作的典范。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長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神舟號試驗飛船 ,11月21日飛船順利回收,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歷史性的突破,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2001年1月10日 ,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后,于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 ,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準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 ,中國成功發射“神舟 ”4號飛船。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國成功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十四圈 ,歷時二十一小時二十三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后,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 ,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七十六圈,歷時四天十九小時三十三分,實現多人多天飛行并安全返回主著陸場。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 ,嫦娥一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是中國自主研制、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7號發射,9月28日安全返回主著陸場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 ,世界航天活動呈現蓬勃發展的新態勢 。
主要航天國家相繼制定或調整航天發展戰略 、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航天事業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動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影響進一步增強。中國航天事業始于1956年 ,迄今已整整走過五十年光輝歷程。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獨立自主地發展航天事業,在若干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一貫主張外層空間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各種活動,積極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 ,不斷為人類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已確立了在本世紀前二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戰略目標,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更高要求。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圍繞國家戰略目標,加強自主創新,努力推進航天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
自2000年中國 *** 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以來 ,中國航天事業又取得長足進展。為增進世人對過去五年及今后一段時期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了解,這里就有關情況作些介紹和說明。
一、發展宗旨與原則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層空間,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層空間 ,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 、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原則是:——堅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整體發展戰略 ,滿。
8.我是小小宇航員手抄報資料
下面有三塊內容,你可以參考一下!1:什么是宇航員:宇航員,或稱航天員 ,全稱宇宙航天員,則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 。
確定太空飛行的標準則沒有完全統一。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稱為宇航員(astronaut)。
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里。2:宇航員的里程碑: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員是蘇聯的尤里·加加林 ,他在1961年4月乘坐東方1號(Vostok 1)進入太空 。
第一位女性宇航員是瓦倫蒂娜·特雷斯科娃,她在1963年6月乘坐東方6號(Vostok 6)進入太空。在1961年5月上太空的艾倫·謝潑德則成為美國首位宇航員。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成為中國首名宇航員 。其他曾經進入過太空的華裔人士包括盧杰 、王贛駿、焦立中、張福林 ,所有人都來自美國。
3:我的宇航員歷程(想象):終于指揮員開始倒計時:10 、9、8、7 、6、5、4 、3、2、1 、點火,“轟 ”的一聲巨響,我國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載人火箭 ,噴出藍色的火焰,飛向太空,這種新型飛船十分先進,人坐在里面非常舒服 ,我悠閑地躺在椅子上,透過窗戶凝望浩瀚太空。月球在我眼中逐漸變大了,啊!這是夢嗎?還是現實 ,我一掐大腿,好痛!是真的,是真的!我高興極了 ,舷窗外,有一道道色彩絢麗的軌道,有一閃即逝的流星 ,無數星星在我眼前閃爍,紅的,藍的 ,黃的,綠的……鋪在黑色的天幕之中,就像鉆石般美麗 。
關于“宇宙科學小知識手抄報”這個話題的介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保持對本站的關注!
本文來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來逢號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zyxtf.com/xwzx/202505-51.html
我是來逢號的簽約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宇宙科學小知識手抄報_1》能對你有所幫助!
本站[來逢號]內容主要涵蓋:國足,歐洲杯,世界杯,籃球,歐冠,亞冠,英超,足球,綜合體育
本文概覽:網上有關“宇宙科學小知識手抄報”話題很是火熱,小編也是針對宇宙科學小知識手抄報尋找了一些與之相關的一些信息進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宇宙科學是...